香港新闻:追逐增長已不合時宜 回歸現實 從供需看出機會|鄭昆侖
上周環球市場出現一些有趣的情況,你可以說是反常,但是又可以說合乎市場的隱藏邏輯。自從2020年第3季起計「貴為」領跌科技股的阿里巴巴(9988),在上周四晚公佈業績後,股價在5月27日全日勁升12.2%至91元。
市場內有人指出阿里巴巴的雲業務呈現盈利改善,因此具備炒作空間。另一方面,截至2022年3月份的22財年的業績仍未反映尤其是自從2022年4月起的內地消費力轉弱的情況。事實上,內地4月份的零售業金額按年下跌11%。
談到消費力的本質,亦不得不分開「有多餘錢才會消費(Consumer Discretionary)」以及「必需性的消費(Consumer Staples)」。水電煤等公用、電訊服務、食物食水、燃料,以及基本衛生用品便是屬於必需性消費的類別。
至於手提電話、汽車、名錶、家電、珠寶首飾、貴價餐廳用膳等消費類別,屬於非必需性。因此,一旦經濟轉差而且利息成本上升,那麼消費者便會減慢消費這些項目了。有人認為iPhone的需求是「剛需」,但這是人或者沒有想過人們大可以推遲換手機的時間,又或者是只買入中低檔次的手機。事實上,2022年首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下跌11%。
大家不難發現周邊總有人「睇好」虛擬貨幣,近期亦多了大企業以及城中名人在Sandbox的世界「購買虛擬地皮」。看好的人的主要理由是Metaverse以及Cryptocurrencies是大勢所趨。尤其是由於環球息口偏低的情況下,做實業倒不如去炒賣吧。
近期不少大企業以及城中名人在Sandbox的世界「購買虛擬地皮」。(Animoca Brands提供圖片)
說穿了都是「自High」的把戲
然而,事實上人們沒有虛擬貨幣、虛擬地皮也大可以生存,頂多是身邊少了一些思考前衛的朋友。但是,在現實世界斷水斷電斷糧就未必可以生存。
即使是身處Matrix(廿二世紀殺人網絡)電影的世界之內,任憑當時人在Matrix內如何沉醉,Matrix系統的運作仍是逃不開能源供應。即使是依靠人體發電,也是在指出離不開能源的剛需因素。
至於在手機遊戲的生態圈,一個遊戲是否賺錢,很視乎重課金「水魚玩家」的消費力能否彌補了整個系統的營運成本。換句說話,不少人一直以為騰訊(0700)的手機遊戲是穩定業務,其實是過度低估了風險而已。「唔打機又唔課金」事實上是「唔駛死的」。
另外,即使是虛擬貨幣,亦逃不開加息的影響。事實上,自從2021年年初起計(亦即美國債息明顯回升之際),大多數虛擬貨幣呈現「易跌難升」的格局。近期Stablecoin Terra (Luna)甚至成功「清零」。1個月之前,Luna的市價仍是處於50至90美元不等。地位比較上「龍頭」的Bitcoin,也回落至大約29,000美元的水平。在2021年首季,Bitcoin當時的市價為30,000至55,000美元左右。
在手機遊戲的生態圈,一個遊戲是否賺錢,很視乎重課金「水魚玩家」的消費力能否彌補了整個系統的營運成本。(路透社)
初哥追逐熱門增長 老手重視現實的供不應求
在各大傳媒、社交網絡、網絡視頻、銀行營業員以及朋輩圈子的影響下,大多數投資者的操作手法總是離不開「具備增長話題」的資產或投資工具。
問題是,即使是再強的增長概念,也會面對一些「阻力」因素。例如,「去中心化」的世界欠奉監管,因此幾乎人人都可以進場。換句說話,再確信的增長行業也會出現競爭過度的情況,因此價格未必永遠只升不跌。
即使是在相關行業享有相對上的主導地位的科技龍頭企業,亦會因為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而面對收入放慢的狀況。在內地的例子正正是騰訊的手遊業務,在環球的例子可能是Netflix。
殺傷力更大的因素,便是環球息口上升而導致估值(Valuation)過高的股份或資產的吸引力下降。現時的情況是買入10年期美國國債可以收到2.7至3厘息率,那麼沒有派息(又或者是只得1至2厘息率)的增長股又是否有吸引力?從2021年高位已跌了一大截的騰訊,息率亦不足0.5厘。
集中增長股而忽略估值的Cathie Wood基金ARKK,從2021年2月的156美元跌至最近的45.5美元水平。一直很有自信的Cathie Wood,未必有想過加息環境會削弱旗下持股的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e)。
相比之下,老手往往不會太理會人氣股份。即便是再沉悶的資產,只要是乎合供不應求(Under Supply)以及準壟斷(或寡頭壟斷)的條件,便是好資產。Cathie Wood近年認為不會升穿70美元的油價,事實上已見每桶114美元的水平。俄烏戰事令石油供應更加緊張,同時間人們仍需要使用燃料以及石油化工產品。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服务器的任何立場,香港服务器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