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务器

香港新闻:投資操作中技術分析最令人失望? 須因應對象作調節!|聶振邦

上回與大家分享有關技術分析應用上的局限性,有三個關注點,為免篇幅太長,前文只跟大家談到首兩點,今日續談第三點,就是技術分析是一門易學難精的技術,對於不同個股或者股指,需要進行分析﹑調節,方能切合實際需要。筆者於2014年10月出版的首部著作《細價股執錢密碼》,其中一個環節寫到「純技術分析──最令人失望的投資操作」,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既然筆者看為令人失望,何以又跟大家探討技術分析呢?難道是對技術分析改觀了,認為變得有討論價值呢?

兩種產生矛盾股市法則

大家不妨留意上述環節的命題開首五個字是「純技術分析」,重點在於「純」字,筆者認為倘若單獨運用技術分析對個股或者股指進行分析,從而作出交易操作之判斷結論,出錯的風險較高。要知道技術分析的基石就是相信股價走勢的形態會重複發生。不過當我們又相信另一個股市法則,就是對於上市公司有影響的資訊,會反映在股價上時,便否定了技術分析的效能。大家應記得於兩周前撰文時,筆者帶出的技術分析「四大象限」,其中有形態解讀,透過價或量演示的圖形,預測未來價量走勢。

頭肩底形態的例子解說

這意味著由較多交易日數形成的股價形態,相對於由較少交易日數形成的股價形態為可靠,皆因投資者運用較多的價格數據進行分析,故此市場上認為在各種股價形態中,頭肩組合的參考價值較高。例如一個簡單的「頭肩底」最少需要七個交易日的收市價才能完成,這七天的股價是受著買賣相關的資訊所影響。一個可能的資訊排列是「壞消息」令股價下跌 (如20 → 17元),接著有「略好消息」令股價輕微反彈 (17 → 18元),繼而出現比之前「更壞消息」令股價大幅下挫 (18 → 15元)。

技術分析應用在股指層面,參考性會更高。

資訊變化或令分析失效

跟著又有「甚好消息」刺激股價重上至不利消息出現前的股價 (15 → 18元),然後再有「壞消息」出現令股價下滑 (18 → 17元),最後又有「更好消息」帶動股價上破頸線 (17 → 19元),那時頭肩底的形態才算確立,之後股價大升 (19 → 25元)。倘若股價在一段時間過後,又從25元回落至20元水平,同時結合其後六天的股價走勢,再次出現頭肩底,我們無法肯定這次與該股相關的資訊,是按著上一次的模式排列,那麼我們為何會相信今次的頭肩底可以和上次的頭肩底一樣,預期之後股價又會見大升呢?

再者,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絕非所有的股份都適用於技術分析,相對而言技術分析應用到股指之上的參考性較高,皆因彼此對應的市場深度不同,所指的是在成交金額上的差別。以港股為例,大市單日成交額普遍逾千億港元,而於2021年首兩周,更介乎約1,826億至2,703億元,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約2,231億和2,166億元。顯然個股無法達到如此大規模的成交額,所以筆者認為對於單日成交額能一直保持在100萬元以上的個股,才可望嘗試以技術分析找出股價升跌規律。普遍而論,市值不少於50億元的個股,成交額能處於100萬元或以上機會大,故此市值低於50億元的股份,對技術分析的可靠性應存疑。

【財經專欄】|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