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如果恒指近年沒有改革 現時指數會怎麼樣?|伍禮賢
本月20日,恒指將迎來今年以來第二次成分股季度檢討。一年多前,恒指有限公司目標在今年年中將恒指成分股數目增加至80隻,惟從目前恒指成分股數目暫時66隻來看,未來一次性增加14隻的機會較小。也就是說,恒指有限公司當初定向的目標,或者未能實現。而這個情況,相信與近年新興經濟股份的發展新形勢有關。
事實上,近年恒指有限公司對恒指成分股進行一系列改革,從前期將同股不同權股份納入藍籌考慮範圍,到後期將成分股數目擴容,並加大對資訊科技、醫療健康等新興經濟股份的比重等。但隨著擴容的一些重點領域受到內地監管等影響,不少獲納入指數成分股的股價表現並不理想。可能跟不少投資者一樣,筆者亦好奇如果恒指近年沒有改革,那麼現時恒指究竟會處於什麼水平?
恒指近年較大的改革開始於2020年9月份,當時首先將阿里巴巴(9988)、小米集團(1810)及藥明生物(2269)納入藍籌,其中阿里巴巴、小米均為首次同股不同權股份獲納入。而再往後的2020年12月份,恒指成分股數目開始出現由當時50隻,逐步增加至現時的66隻。
阿里巴巴等新經濟股自2020年後, 獲納入恒指。
未改革前金融股佔恒指比重近半
若以2020年9月份變動前50隻恒指成分股,作為現時指數成分股去看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看到區別。首先,當時單一成分股的比重最高仍可達至10%,這形成了滙豐(0005)、友邦(1299)、騰訊(0700)三隻股份合共已佔指數權重近三成;其次,由於除了騰訊外,未有其他大型科技股納入指數,因此金融類別股份總體權重佔比超過48%,幾乎佔據半壁江山。
而如果2020年9月前的成分股一直維持至今,按照這段期間50隻股份的股價變動,以及按照當時權重去計算的話,恒指本周三(4日)的收市點數大約為25500點,而恒指當日實際收於20869點,差距超過4,000點。當然這個計算只是簡單推算,因為如果50隻成分股如果真的一直維持至今,其每隻股份佔指數的比重會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之中,而上述過程則省略此變化因素。
【財經專欄】|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
*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代表,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