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大學收生策略已變 中學如何作配合讓學生選科?|June Leung
大學收生策略改變了,中學配合得到嗎?
現在我們都說要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獨有專長;然而現有高中選科制度是否趕得上,能夠配合學生個別發展?
未來中學會否設立特別通道,容許學生自修報考個別選修的DSE學科?
過去幾年科大、理大、中大、港大分別先後調整收生策略,猶記得十多年前教改之初硬性規定中、英、數、通四主科必須達3322 的基本入學成績,以培育通才型學生;後來逐漸演化成鼓勵專才型學生,最新收生基制下DSE中獲得一科5**的得分比2科獲Level 4還要高,這無疑是希望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要培養興趣與專長。以前計分就是Level 1計一分、 Level 5計五分、Level 5*計六分、Level 5** 計七分,現在四大把5算5.5分、5*算七分、5**算8.5分,當中可見考生獲5或以上即可收穫專長科的紅利。各大學開動了接載專長型學生的收生火車了,然而中學已經準備好送學生上車了嗎?
以往有不少案例,學生的選科自由從中四開始已經提早被扼殺:例如學生想讀理科,但初中成績不如理想,被校方派往文科班;學生想要某些選科組合,由於校方不設該組合,學生最終被迫放棄其中一個心儀的選修科;又例如學生自幼喜愛東瀛文化,鑽研日文素有心得,而且亦願意自費在校外讀DSE日文科,但礙於校方怕外面的課程質素未必有保證,擔心考出來的成績未如理想,影響學校整體合格率,因而拒絶為考生報考該科。一百個學生有一百種不同志趣與專長,傳統中學難以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做個人選修組合。於是初中未發力的遲熟學生會因為成績限制了高中選修的自由;文理皆通及有特別才能的學生又不能發揮所長,結果是制度扼殺了個人發展。
現時大學開始傾向取錄專才型學生,中學又如何作配合?
改良的方法是在學校規定以外,開通特別通道容許學生自修報考DSE個別選修科。現時DSE機制不容許學生同時以學校考生身份及自修生身份報考,所以學生如報考沒有在校選修的科目,必須要向校方申請批准。很多學校為保持每科的合格率及奪星率,往往持相對保守的態度去審批此類申請。坦白說,校方的顧慮無可厚非,這是因為他們可被分配的資源往往取決於學生公開考試成績。要解決這類矛盾,可能需要考評局以靈活嶄新的角度研究開通學生同時以學校考生身份報大部份科目,並以自修生身份報一科沒有在校修讀的科目。校方只需要為自己有教的科目負責;學生則為自己校外進修的一個科目負責。當然過程可能有機會引起混亂,而且行政上的困難都不容小覷,但為了學生福祉還是值得探討的。然而,如果制度未及改良之前,還是要靠各學校執事者靈活變通,又或者公營學校和校外課程供應單位的互相配合。
以前DSE主科是中英數通,現在學生可以打造自己的主科,選擇自己心目中的神科。只要不同崗位的教育工作者肯多行一步。別小看一科的影響,如果是學生興趣所在這科足以改寫前途。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服务器的任何立場,香港服务器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